食材的“原汁原味”还体现在制作工艺上。冬天店里的招牌杀猪菜,里面的配菜——酸菜,便是杨双艳自己亲手腌制的。“每年10月开始准备,每次差不多腌20缸,一两个月就消耗完了。”杨双艳说,此外,像血肠、锅包肉这类菜品,她也都是亲手制作。
店里没有菜单,点菜全按着季节来。比如,冬天的时候,杀猪菜、锅包肉是必点品,眼下,则换成了蘸酱菜、拌凉菜、大拉皮等。
今年60岁的杨双艳和老伴刘福生都是哈尔滨人。21世纪初,崇福皮草方兴未艾,大批外来人员来此做生意、打工,其中就有不少东北人。2005年,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杨双艳夫妇来到崇福,开了这家哈尔滨饭店,专做地道东北菜。
靠着口味正宗、量大实惠,饭店从一开始便“门庭若市”。尽管小镇上后来又陆续开了多家东北饭店,但大多都销声匿迹了。唯有杨双艳的店,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问及红火的原因时,杨双艳摆了摆手笑道,“这怎么说?”思索片刻后,她认真道,“反正我们做的菜,跟在老家一模一样,食材也都是从东北寄过来的。”
易大爷是店里的老主顾,他告诉我们,这家店没有所谓的必点款,但如果你喜欢东北菜,这里每道菜都是必点款。这大概是对一家店口味,最高的评价了。
因为店面不大,招待能力有限,杨双艳也一直秉持着“佛系”开店的原则,所以来这里吃的,大多都是熟客带朋友的模式,生意红火,也纯靠一点点口碑积累。
这几年来店里吃饭的,多了很多专车从外地赶来的年轻人,细问之下,才知道有很多年轻人来这吃过后,自发在社交媒体上为他们家做宣传。“这玩意我也不懂,也不会弄,他们就告诉我是在网上看到的。”说起这个,杨双艳仍有些意外。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趁着这红火劲,把店搬出这犄角旮旯,杨双艳大笑道:“年纪一把了,这么累图啥?”这话听着让人一时不知怎么接,可第二天天还没亮,杨双艳就骑着她那辆“老伙计”,又吱呀吱呀地往菜市场去了。
在这个追求网红店、快流量的时代,杨双艳的哈尔滨饭店像是一个倔强的逆行者。它没有营销,没有扩张,甚至没有招牌,却用最朴实的味道,留住了一群人的记忆。
这或许就是市井烟火里,最动人的故事。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
这家饭店,没有门头,也没有店招,藏在一间居民房后院里,导航都找不到。
本文来自作者[代荷]投稿,不代表少轩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06lm.cn/cshi/202509-56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少轩号的签约作者“代荷”!
希望本篇文章《桐乡崇福:无名饭店凭菜量超大火爆20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少轩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食材的“原汁原味”还体现在制作工艺上。冬天店里的招牌杀猪菜,里面的配菜——酸菜,便是杨双艳自己亲手腌制的。“每年10月开始准备,每次差不多腌20缸,一两个月就消耗完了。”杨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