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大地行走的人
——浅谈司自铎先生的人和文
□ 张永军
我和司自铎先生的相识是属于“一见如故”的那种。
和司自铎先生相识相知这么多年,他既是我的文友,也是我的兄长,但我从内心更认为他是我的老师。我一直是称他为司老师的。
司老师是南乐县人,童年、学生时代都是在老家度过,郑州煤炭学院毕业参加工作后定居在安阳。长年生活、工作在这个出土甲骨和青铜的城市,长年行走和思考在这个钢花飞溅充满激情的城市,他对安阳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乃至安阳的花红柳绿一草一木都了然于心,充满着深情。洹河穿城而过,他白天沿洹河岸边且行且吟,晚上枕着洹河的涛声入眠,他的许多文字都写了这条河,好像这条河不是穿城而过,而是从他的心中流过。
“文为时而著”。司老师的散文无论是景物描摹、人物专访还是往事回忆,落脚点都是通过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来倾诉内心对时代的感悟;都是通过身边的人、情、世、故来倾听发自心灵的表白和流露。司老师的散文有一种质感,“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深刻领悟。比如他写的《守住阵地》《巾帼战疫 春暖花开》等。这些作品都是他通过大量走访,用事实说话,而不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特别是获得市级征文一等奖的《安阳变迁》,更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他从一座小小的火车站写起,写古城写新区,全方位多角度书写安阳的巨大变迁。没有喊口号,没有为谁歌功颂德,通篇只是客观地呈现,这种行文风格一如他的秉性为人,不卑不亢。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司老师对文章的立意和境界有很深的思考和很高的要求,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都斟酌再三,从不草率示人。司老师也很内秀,情感细腻,属性情中人。他的景物描写就像女人绣花一样,精心描摹,栩栩如生;他在亲情倾述方面童心犹存、赤子情怀。比如他在《洹河月色》中描写月色:“月光透过树叶洒在树下的地上,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影影绰绰。此时,抬头看河,柔美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随心所欲地洒落在静静的河面上,让白天清纯的河水披上了一层银灰色轻纱,朦朦胧胧,如梦如幻。不经意间,我看到了月亮在河中的倒影,宛如夜晚的精灵,在夜幕下演绎着壮美的风景。静美的月光下,宁静的洹河,优雅的园林,在我眼前幻化成了美轮美奂的初冬月夜图。”读这样的句子,能让人想起朱自清。能让人感觉他的文笔是尊崇传统的,是吃透了朱自清、杨朔、孙犁等文学大家的况味。
“今年又是一清明。我站在碧波荡漾的洹水南岸,默默注视着面色戚戚、低首焚烧纸钱的男男女女,又一次想起了宋代高翥的诗句: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此时,我看到那片片纸灰已化作白色的蝴蝶,凄惨哭泣;那片片纸灰又如啼血的杜鹃,飞向逝者安息的地方。泪眼朦胧中,我面向东方,在春风里我大声说:奶奶,我们想您!洹水呜咽,杏花低首,苍天无语,我泪长流…...”这是《奶奶走在七月七》的最后一段。字里行间流淌着的就是一个字——“爱”!爱自己的亲人朋友,爱脚下这片厚重的土地,爱身边这条多情的河流。
司老师的写作特点是一直在寻求突破,总想突破窠臼,写出新意。比如《殷墟,忆妇好》一文,他穿越时空,通过对妇好的倾诉,来表现安阳的古代文明和中国第一女将军妇好的忠勇。比如《发现马鞍山》,开篇一句:“你等我三十三年了”兀峰凸起。结尾又是:“马鞍山,请原谅我对你的无知吧!马鞍山,我真的来晚了。”他是把马鞍山当作久藏深闺的美人所进行的炙热情书般的倾诉。这样的构思,使文章形式新颖,视角独特,可谓是匠心独运,有一种清风扑面的凉爽和快意。
司老师能够充分运用对比、隐喻等修辞方法来升华主题,打动人心。比如《乡下那头老黄牛》,字面上写老黄牛,实际上是写七十年代农村生产生活的图景。是写贵元、老队长他们像老黄牛般的淳朴勤劳。文章开始对老黄牛的描写是:“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贵元,似乎在说……”文章最后,老黄牛衰老得干不动活儿了,村民宰杀老黄牛时,“老黄牛一下明白了,不再挣扎,不在惨叫,美丽的大眼睛流出晶莹的泪珠……”这样对比着写老黄牛的眼睛,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在《洹园初雪》里,他对初雪的描写并没有为炫耀文笔而毫无节制地浓墨重彩,而是触景生情、相由心生,睹物及人。他从雪写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大姐,写到大姐的“风雪豪情”,行文气韵连贯,浑然天成。
故乡是不灭的灯,能照亮人生的路;故乡是古老的琴,一直在弹拨着作者的乡愁。无论是安阳还是南乐,无论是第二故乡还是第一故乡,司老师对所倾诉的对象一往情深,他的每一个篇章,每一个句子,都是心底流淌的歌,都有着大地般的殷实。《故乡之殇》里,他写小河、写芦苇,写农村的空心化,看是写故乡的凋敝,实则是对故乡沉重的忧虑和深深的期盼,期盼乡村振兴。《聆听春声》,他用玉兰花开、用儿童的风筝、用泥土的气息和麦苗的随风起伏来诠释心中的春声,当春声已完全描绘的身临其境了,他又把思绪伸向更广阔的历史时空,让盘庚、妇好、曹操、岳飞等这些御风之鹤在三月的春风里徜徉,聆听他们的大音声稀和珠泉叮咚。春声不仅古风犹存,更有十里钢城,铁水奔腾,钢花飞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富有质感的春声沉甸甸入住在读者心里,顿觉丝竹盈耳,玉佩玎珰。
司老师为人谦恭、待人真挚在朋友圈是有目共睹的。在“文事”一辑里,他写与文友的交往,对文友的印象,他写唐兴顺,写“瘦马”,写老领导王振兴等,都写得风生水起,真挚感人。我感觉他在写别人,同时也是在写自己。言为心声,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司老师坦荡亲和的性情。
著名作家李佩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认识照亮生活。”在写作上,对每一个题材,每一个主题,你的认识高度、宽度和深度决定你的作品的厚度。希望司老师能从王剑冰、唐兴顺、刘涵华等散文名家的作品里继续汲取营养,写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思想高度和历史厚度的精品力作来。
《眺望洹水》共收录作者七十篇散文,大部分是发表在各类媒体报刊的优秀作品和获奖作品。我只是管窥之见,相信读者欣赏过司老师的作品后,会有更深刻更美好的收获和享受。
2021年8月5日
本文来自作者[晨楷]投稿,不代表少轩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06lm.cn/jyfx/202509-720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少轩号的签约作者“晨楷”!
希望本篇文章《贴近大地的灵魂:司自铎先生的人生与文学探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少轩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贴着大地行走的人——浅谈司自铎先生的人和文 □ 张永军我和司自铎先生的相识是属于“一见如故”的那种。和司自铎先生相识相知这么多年,他既是我的文友,也是我的兄长,但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