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轮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
可以说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
最为严峻的一次
对于很多上海市民而言
近半个世纪以来
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抗疫经历
那就是1988年
上海全力应对“甲肝大流行”
1988年
上海甲肝风波历时5个月
确诊病例数更是“骇人听闻”
↓↓↓
1月18日:43例
1月19日:134例
1月22日:808例
1月23日:1447例
1月27日:5467例
1月31日:12399例
……
1988年5月时已达到31万
△1988年1月28日,黄浦区广东路地段医院门口,化验肝炎的病人排长队
要知道
当时上海人口总数不过1250万
这次甲肝发病来势之猛
发病之集中
覆盖面之广
为国内外医学史上所罕见
面对当时的甲肝疫情
上海人是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的
跟小红(ID:hszs1921)
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一场由“吃”引发的灾难
上海人多爱吃毛蚶,每到春节更热销。它味美又有嚼劲,不愧是上了袁枚《随园食单》的。吃了多年的毛蚶,为何到1988年引来甲肝大流行?追根寻源是两个指向: 病毒来源,爆发途径。
时任市卫生局局长王道民边探病人边了解食用毛蚶情况:“从病史当中了解到,85%的病人都吃过毛蚶。同时,一户人家有两个以上发病的数字还不少,发病时间比较集中。有这样的饮食史,我们认为和食毛蚶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上海人吃的毛蚶是哪来的?
毛蚶生长于河口和海湾的泥沙中。改革开放后,上海港吞吐量增大,航道拥挤。1987年9月,市港务局实施疏通工程。10月,在长江口启东县江段疏浚时,挖出一个长约20余公里、平均厚度1至3米的天然野生毛蚶集聚带。于是,源源不断的毛蚶运到上海,从4到6角0.5公斤,最后卖到2元钱约5公斤。这批毛蚶因价廉而使往年占据市场的山东养殖毛蚶退出。
1988年,上海市甲肝疫情与毛蚶销售关系图
大快朵颐的人们,忽略了产地水域有污染。 毛蚶感染甲肝病毒比例很高,甲肝病毒聚集毛蚶体内。这些天然集聚带的野生毛蚶,专家认为形成在20年以上,多年积累使这些毛蚶内甲肝病毒具较高浓度。
流行病学教授俞顺章当时为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认为毛蚶与甲肝有关联。他带领科研人员赶往启东采集野生毛蚶标本,在其体内找到甲肝病毒,抓了罪魁祸首的现行。3月5日,市卫生局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市卫生防疫站肝炎研究室采用核酸杂交方法, 证实启东毛蚶携带甲肝病毒。加上这些毛蚶多为农船运输,使得污染加重,有的农船之前运过肥料却未清洗……
甲肝爆发的另一个原因,与上海人吃毛蚶的方式有关。吃毛蚶仅用开水汆,烫至微开口,露出肉,其实是半生不熟。研究证明,即使在水中沸煮一刻钟也不能完全杀死毛蚶中的甲肝病毒。上海人的这种吃法让病毒进入体内。
传播快则与当时上海居住环境有关。那时的南市被视为“都市里的村庄”,居住条件差,人口密集。饮用水是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时为内科医生的邵影所在的唐家湾,居民多在给水站用公用水龙头,“你拧过龙头我也去拧,回家也不洗手。所以传染得很快,很快就传染开了”。
此外,当时很多人家没抽水马桶。防疫站上门发消毒粉,把病人粪便分开,消毒后再倒粪站,南市区共计指导消毒7243户。
床位告急
想尽一切办法增设收治点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防治甲肝领导小组,协调全市的行动。各区政府和委、办、局、工厂、企业、街道也成立了肝炎防治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肝炎防治工作的领导。
1988年的春节前后 ,上海各医院的肝炎门诊被蜂拥而来的患者挤爆
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各职能部门迅速展开各项工作。而首要的,就是收治病人。
但是, 上海各家医院当时总共也就5.5万张病床,而甲肝病人数以万计,且发病十分集中,即使医院里任何病人都不收治,腾出所有床位,也无法解决甲肝病人的住院问题。很多人天没亮就来排队等待诊治,有的怕传染家人,医院没有空床位就自带折叠床、被褥,来到医院,要求立即住院。病人收治已经成为当时的突出问题。
当时的上海没有“小汤山”,靠的是人民这座大山。1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要求大家一定要统一认识,克服困难,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增设收治点,尽一切可能多收治病人。
随后,上海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想方设法腾出仓库、礼堂或其他会议场所,开办临时隔离病房,收住本单位病情较轻的甲肝病人。另外,当时适逢中小学放寒假,有的区就把部分学校的教室改为临时病房,一些小旅馆也被要求空出客房接收病人,部分建好而尚未分配使用的住房,也暂时用来收治病人。
上海一处由单位礼堂改建而成的临时甲肝病房
冲到第一线的
依然是医护人员
和每一次疫情一样,34年前,医护人员也冲到了抗击疾病的第一线。
华山医院毛蚶门诊医生预检患者有无黄疸
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里的陈丽萱医生的儿子和女儿同时染上了甲肝,需要她照料,但她一心扑在医院里照料病人。
医院工作人员、归侨方群父亲病危,但她为了治疗甲肝病人的需要,没有请过一天假。父亲逝世的第二天,她就含着眼泪来院上班了。
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在甲肝病区巡查
后来的统计显示, 当时上海全市10多万医护人员中,约有6万多人扑到了防治肝炎的第一线。
到了2月15日,上海市区甲型肝炎发病人数出现下降的趋势。2月23日,上海市甲型肝炎发病人数已明显下降,日发病人数比最高的日发病人数下降了80%以上。
1988年,华山医院为应对甲肝疫情,搭建的临时病房
透明公开
才能消除大家恐慌
在甲肝肆虐期间,在上海市领导的指示下,媒体配合,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来实现信息公开,以便使市民及时了解疫情。在如此透明公开的环境中,恐慌渐渐消退,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开始恢复。
《新民晚报》及时刊发短文,建议市民减少外出,主动切断传染源
《新民晚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向市民宣传甲肝的防治知识;上海电视台《医药顾问》栏目邀请肝病防治专家宣传肝炎防治知识。
此外,上海市、区卫生教育部门先后印发400万份文字宣传资料,发到千家万户,摄制播放卫生科普电视片5部、发放幻灯片200多套;卫生防疫部门也深入病人家中宣传、指导消毒、隔离工作,并采用各种形式在公共场所宣讲卫生知识。
1988年2月24日《文汇报》在头版刊发“甲肝日发病人数明显下降”的报道
邓小平那年还来上海过春节
1988年2月10日,一专列从杭州驶入上海,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来到甲肝肆虐的城市。行前有人劝,是否过段时间再去。那时的上海,每天发病人数超过1万例。
那是“谈沪色变”的日子。电视台《医药顾问》编导朱健出差南京,一路上不用检票,工作人员不敢接触,接站人员叮嘱他不要讲上海话。国家体委训练局对来自及途经上海的运动员、教练员实行隔离观察40天。到京开会的上海健康教育所所长胡锦华被告知,“给你们上海来的人专门留了位置”。
在上海,握手改作揖。吸烟的也不互发香烟了,自己抽烟也改成从烟盒屁股取烟,原从开盖处拿要碰到过滤嘴,不卫生。
记者外出采访,被要求洗手后进会场。在外拍新闻赶不回食堂,吃饭时,摄像掏出不锈钢小盒,装的是酒精棉球,让大家消毒碗筷。家里的变化,就是碗筷必须经过水煮。
就在这时,邓小平要来上海过春节,还要参加除夕的迎新春联欢会。有关部门宣布:演员只在舞台后台,不要与场内领导接触和握手。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说:“这一次小平同志在看完文艺演出后,就请他不要上台和演员们接触了,演员们也不要到台下向小平同志问好。”
2月16日17点30分,84岁的邓小平走入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没坐专用电梯,走的是台阶,场内700多人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邓小平上台与演员一一握手。走到杂技小演员金恣面前时,邓小平俯身亲了她的脸蛋……
邓小平在上海住了14天,2月23日年初七离沪。也就是从1988年开始,他连续七年在上海过春节。
市民李达生先生回忆道: “邓小平在上海过春节的消息传开后,处在焦虑不安的上海仿佛轻松了一点,大家期盼着春天早点到来。”谢丽娟说:“对上海的干部和群众起到了安抚的作用,对全国人民而言也是个很好的示范。”
警钟长鸣
一次考验和锻炼
这次甲肝的暴发,给上海的公共卫生体系敲响了警钟,也让全体上海人民经受了一次考验和锻炼。
1988年,寒假结束后,上海甲肝疫情渐趋平稳,学校照常开学
1988年甲肝暴发流行,促进了“大卫生”的诞生。上海市甲肝流行,使各级领导了解到一种疾病的流行可能牵涉环保、水产、商业、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多个部门,控制疾病也要各部门共同行动,开始重视“大卫生”。自此上海市成立了“卫生促进委员会”,领导“大卫生”的工作。
卫生部门首先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原则抓好食品卫生,然后动员各界力量,改善环境并对食品生产、流通、贮存各个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卫生防疫、医疗临床对疫区发现病例的环境进行消毒,对病例进行抢救、治疗。同时,号召各行各业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及时处理疫情,使得上海甲肝流行在一个潜伏期内得到控制。
1988年3月5日,《文汇报》在头版刊登“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委员对甲肝流行问题提出批评意见”的报道
1988年甲肝暴发流行,也促进了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工作。政府与卫生部门加强了卫生立法工作,使突发疫情处理有法可依。卫生机构加强疫情的预测与预警;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应急技术储备,提高了整体防病水平。
1993年起,上海市开展了甲肝疫苗接种工作,根据甲型肝炎发病特点,分别对学龄前、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职校、技校、大学生等人群开展甲肝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大大降低了全市甲型肝炎的发病率。
从34年前的甲肝
再到今天的新冠肺炎只要众志成城
上海一定能战胜!
来源:红色之声(ID:hszs1921)综合上观新闻、方志上海、长宁区图书馆等
编辑:董俊成、小能手
审稿:钱程灿
本文来自作者[夏予心]投稿,不代表少轩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06lm.cn/jyfx/202509-79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少轩号的签约作者“夏予心”!
希望本篇文章《34年前上海如何成功应对疫情:5个月确诊31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少轩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上海本轮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 可以说是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 最为严峻的一次 对于很多上海市民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