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中的悲剧:网络暴力的狂潮与冲击

上海疫情持续高位运行,一直占据着各大舆论中心。前不久,一则“上海女孩因给外卖小哥200元被网暴坠楼自杀”的新闻,让本就压抑凝重的气氛更...

上海疫情持续高位运行,一直占据着各大舆论中心。

前不久,一则“上海女孩因给外卖小哥200元被网暴坠楼自杀”的新闻,让本就压抑凝重的气氛更加窒息,无数人为之错愕和痛心。

因为,这本是发生在两个善良的人之间的好人好事,它被宣扬的初衷,是为了传递一些正能量。

一个上海女孩,由于和家住青浦区的父亲同时被封控,为了给身体抱恙的父亲送饭,情急之下求助了前一天给她家送菜的外卖小哥。

小哥很给力,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不负托付将女孩烧好的饭送到了父亲手中,原本1个半小时的路程,整整花了5个小时。

女孩感动不已,想给小哥加点钱,但小哥谢绝了,女孩最后只能给小哥充200元话费,并郑重发朋友圈表示感谢,还联系了一个大V宣扬小哥的事迹。

小哥由此获得了公司奖励的2000元。

这原本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是一群网友让这件事的走势急转直下。

他们挖苦、讽刺女孩,嫌弃她抠门只给200元。

“这不是正能量,这是欺负老实人。”

“人家不顾一切代价帮你,你像打发乞丐。”

“原来人可以这么精明吗?我虽然穷,但也会给500元。”

不断地人肉她、网暴她,诅咒她去死。

不堪重负的女孩,在短短几天内,真的选择了跳楼自杀。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但这些“雪花”,却并不这样认为。


网暴者画像

偏执的思维、刻薄的语言、无所不用其极的攻击手段,这是人们对网暴者的印象。

这个画像背后,其实可以细分为三类人。

第一类是全能自恋者。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控制欲极强,企图以自己的价值观统治世界,而多元化的存在会让其感觉失控与幻灭,在焦虑和恐惧的驱使之下,疯狂绞杀一切“异类”。

因此,这类人往往容易成为网暴的发起者和“领袖”。

比如,在这次“上海女孩坠楼”事件中,首批关注点偏离至200元钱的人,就成为了一批“领袖”。

在他们的观念里,讨论200元是否吝啬远比讨论这件事的整体性质重要。

原本在多元的世界里,这种观念存在也无可厚非。但人格中自带的“绞杀性”,决定了他们的目的并非“共存”,而是“唯一”。

所以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带动新的舆论,摧毁或扭曲女孩原本的意图,为的就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其他全是错的。

且从不承认“颠倒黑白”,反而会觉得是在合情合理地“伸张正义”。

第二类是原始防御者。

“领袖”发声后,紧接着战场上会出现另一波人。

他们站在“意见领袖”的肩膀上,发动焦点更混乱的攻击,目的已不在于捍卫观点本身,而在于恶意中伤他人。

这类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压抑着很多情绪,也滋生着各种阴暗的念头和想法。

而在超我和道德的约束之下,他们又不得不保持“友善”的形象,于是通过将自己难以接纳的阴暗面分裂出去,投射到别人身上,以维持整体心理状态的平衡。

可以理解为,毫无根据的谩骂、诅咒,是借由攻击他人,在攻击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尤其躲在互联网背后,虚拟身份大大削弱了其道德焦虑,负能量借机喷涌而出。

很快,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下,网暴焦点从200元钱,弥散至对女孩的人身攻击。

第三类是极群效应者。

当网暴发展到一定规模,还有一个庞大群体的加入:盲目跟风者。

他们一般属于核心自我虚弱的人,缺乏忠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网暴领袖”的号召下,很容易人云亦云。

甚至连基本的事实和真相都懒得去搞清楚,在“网暴势力”的造势和怂恿下,张口就来,见人就喷。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曾提到:他们聚在一起,群体之恶会被强化。

因为群体中的个体个性和思维都被弱化,行动被所谓的“集体精神”所驱动,丧失对是非真假的辨别能力,产生一种群体性迷失。

叠加上严峻的疫情、停摆的生活、动荡的世界,人们似乎更愿意“制造”和“加入”这样一些网暴,来释放心中的各种戾气和“怪兽”。


受害者画像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网暴的对象,因为“网暴领袖”需要不间断地寻找一些“靶子”,来满足自己脆弱的自恋。

那些在网络上受到关注的人,更有机会被他们瞄上。比如明星、网红或者一些主动“发出声音”的普通人。

而为此深受困扰、惶惶不安,身心状态大受影响,无法继续正常生活,甚至不惜以结束生命这种极端行为来进行“回击”的,往往都是“过分善良”的人,这也是最令人痛心的。

网暴受害者,一般有三种特征。

第一,易受外界暗示。

与“盲目跟风者”一样,他们其实也属于核心自我脆弱的人群,这类人很擅长“背叛自己”。

“盲目跟风者”背叛的是自己的思想,而他们背叛的是自我价值体系。

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聚合成一个稳固的“我”存在,自我意象几乎都来源于外界。

可以说,他们的“我”是由外界支离破碎的信息拼凑起来的。当外界信息积极正向时,“我”就是“好”的,反之我就是“差”的。

丧失“自定义能力”的直接影响,就是过分依赖外界评价,非常容易被外界干扰,而为了获得正面反馈,他们也会持续扮演着“讨好这个世界”的角色。

这个33岁的女孩因为在意负面评价,曾经很努力地试图解释和澄清,勇敢地选择与外界对抗。

可惜自我太虚弱,很快就被网暴者撕碎,且引发了反噬:她开始接受外界的定义,陷入强烈的自我怀疑之中。

第二,情绪边界脆弱。

女孩的丈夫接受采访时说:

“她在发生这个事情后,整个人的情绪变化是很明显的。”

“整个人就像失了魂一样。”

自我价值体系崩溃之后,女孩掉进了“情绪黑洞”。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或主动或被动地陷于网络评论,无力从负面信息中抽离。

这里要区别一组概念:接纳情绪和放纵情绪。

接纳情绪是指能够辨识并承认当前的情绪状态,并为自己提供抱持的一种能力。

而放纵情绪则相反,是一种由于情绪未得到及时处理,撑破心理容器,四处泛滥的失控状态。

此时潜意识的防御机制失效,而表现在行为上,则可能像女孩这样,放任自己沉溺在高浓度的情绪中,并且向内发动猛烈的攻击。

第三,支持力量薄弱。

在网暴面前,普通人以个人力量抗争,无疑以卵击石。

女孩也曾请大V发声帮其澄清,但收效甚微。加之女孩的自体较为脆弱,自我支持力度不足,很快便出现心理问题。

遗憾的是,她既没有求助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而周围的人也未能及时介入并提供有效的支持。

当然,在上海疫情的乌云之下,大部分人可能都自顾不暇,我们无法去苛责谁。

可现实导致的悲剧结局便是:“孤岛”状态中,自己成了唯一那根稻草,轻易就折断了。


被网暴了,该怎么办?

互联网的世界,网暴正在随时随地发生,上海女孩并非第一个受害者,应该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除了大力推动专项立法予以震慑和约束之外,对于普通人,我也想从个体层面谈谈一些应对网暴事件的建议,以备不时之需。

①及时抽离

当被负面信息或者评价包围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急着为自己辩解,试图维护形象。

但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在那些乱糟糟的声音中,有一些声音是刻意而为之,他们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填补心理缺陷。

这时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而且投入的力比多越多,越难以从中割舍和抽离,同时还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可发挥的素材。

所以第一步是:放下“纠正”的执念,关掉一切与网络连接的设备,迅速从漫天的负面信息中抽离出来,把关注点回收到自己身上,去觉察和处理那些复杂的情绪。

②转换视角

经历网暴最频繁的,莫过于明星群体。

但大部分明星对于网暴的态度是相对宽容的,比如杨幂,从出道就格外招黑,骂声一波高过一波,但她从不关评论,有时还加入其中一起自黑。

因为在明星眼中,网暴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流量和热度,所谓的“黑红”也是“红”。

如果能够利用好这波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流量,对自己可能是利大于弊。

这样的视角,其实也可以对普通人有所启发。

如果自己的目的与流量相关,那么一分为二来看待网暴,甚至让它“为己所用”,或许能中和掉一些它所带来的痛苦。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需要有一定强度的人格作为支撑。

③寻找外挂

如果发现情绪已陷入危机,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而家人或朋友的陪伴或安慰也不起作用,请及时求助专业心理热线或心理咨询师。

并多与支持、爱护你的人呆在一起,增强与他们的链接 。

当精神状态平稳一些之后,再开始应对网暴的影响。

可以通过寻求法律援助,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搜集证据,借助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有资源的话,也可以同步借力有影响力的媒体来进行事件曝光,利用舆论造势,还原真相。

以上三点建议算是一种“急救”。

实际上,人格发展才是关键。当核心自我足够稳固,对自我价值足够认可,就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声音绑架或淹没,而是永远忠于自我、忠于内心自由。

而这,也将是善良的人可以拥有的最厚实的盔甲。


编辑 | 花花

本文来自作者[正派人]投稿,不代表少轩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06lm.cn/jyfx/202509-8101.html

(17)

文章推荐

  • 创新分子设计提升放射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放射治疗学体现了诊断和治疗放射药物融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在癌症治疗中,放射治疗程序通常涉及使用抗体,这些抗体与癌细胞表面大量发现的蛋白质结合。这些抗体被贴上了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标签,这有利于用于诊断癌症的成像程序,也可以用来瞄准癌细胞,用致命的辐射轰炸它们,作为

    2025年09月18日
    0
  •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候诊名单连续三个月大幅上升

      根据英国独立电视台新闻政治记者利比·维纳的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等待名单已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候诊人数持续增加,已是第三个月的趋势。卫生大臣韦斯·斯特里廷指出,这些数据表明“保守

    2025年09月18日
    1
  • 安妮·萨库拉斯承认对英国少年哈里·邓恩死亡负责

    伦敦——美国公民AnneSacoolas,45岁,据她的律师说,她为美国情报机构工作,周四在英国法院承认粗心驾驶致人死亡,当时她开错了路,撞死了一名19岁的摩托车手。这一请求标志着这起高级别外交纠纷的进展,以及受害者哈里·邓恩(HarryDunn)的家人为伸

    2025年09月18日
    2
  • 孟加拉国医生警惕登革热死亡率达到数十年新高

      特殊的9月28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名登革热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法新社)孟加拉国医生保持警惕,因为今年登革热死亡率是20多年来最高的。每年,登革热在7月至10月的季风季节成为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成千上万的孟加拉国人感染了这种病毒和可能致

    2025年09月18日
    2
  • 新加坡总统选举:分析人士质疑陈建联独立性,反对党支持‘三位一体总统’的观点引发关注

        新加坡,8月29日——总统候选人陈建联声称自己是“独立候选人”的说法受到质疑,因为他得到了几位著名反对派政客的支持,尽管他们声称自己是以个人身份这样做的。  政治观察人士昨天(8月28日)发表了评论。此前,一些竞选材料开始在社交媒体和各种T

    2025年09月18日
    3
  • 爱尔兰姐妹以英雄兄弟之名为美军舰命名

      在缅因州巴斯(美联社)——周六,一位出生于爱尔兰的海军十字勋章获得者的三位姐妹,在爱尔兰国旗的映衬下,伴随着风笛的旋律,为一艘以他名字命名的军舰举行了命名仪式,并获得了该舰将访问爱尔兰的承诺。未来的帕特里克·加拉格尔号是一艘在巴斯钢铁厂建造的导弹驱逐舰,命

    2025年09月18日
    5
  • 加州母亲涉嫌在教堂驱魔中杀女儿,始终无悔意

    圣何塞,加州——据圣克拉拉县检察官称,一名母亲被指控于2021年在加州一座教堂内驱魔时杀死了自己3岁的女儿,据报道,她“从未表示过悔恨”。官员们表示,2021年9月24日,克劳迪娅·埃尔南德斯-桑托斯(ClaudiaHernandez-Santos)据称相信她的女

    2025年09月17日
    5
  • 公路公司坚决维护96英里改道方案

    大卫·迪克森道路维护公司Amey为一项96英里(150公里)的夜间改道进行了辩护,该改道是为了升级苏格兰南部的一条主要道路。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是改善A75在邓弗里斯和加洛韦在奥chenlarie和Mossyard的延伸。这意味着在晚上8点到6点之间,交通

    2025年09月17日
    8
  • 乌克兰无人机制造企业拟扩招员工以应对需求

    英国广播公司一家科技公司在乌克兰制造了用于监视和情报收集的无人机,在威尔士中部创造了30个就业岗位后,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张。Tekever表示,希望未来三年在英国阿伯伯思、塞勒迪翁和南安普顿的两个工厂创造200个就业岗位。该公司的AR3无人机可以飞行长达

    2025年09月17日
    9
  • 墨西哥幸存者忧心梨泰院再遭不测,重温首尔万圣节悲剧

    周六晚上10点08分,在梨泰院大街上,JulianaVelandiaSantaella拍摄了一组年轻女性装扮成香蕉、热狗和炸薯条的照片。然后她决定回家,沿着一条狭窄的小巷走下去,在那里她可以侥幸逃脱死亡。这名来自墨西哥的23岁医科学生开始感到拥挤的人群挤压着他

    2025年09月17日
    1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正派人
    正派人 2025年09月09日

    我是少轩号的签约作者“正派人”!

  • 正派人
    正派人 2025年09月09日

    希望本篇文章《上海疫情中的悲剧:网络暴力的狂潮与冲击》能对你有所帮助!

  • 正派人
    正派人 2025年09月09日

    本站[少轩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正派人
    正派人 2025年09月09日

    本文概览:上海疫情持续高位运行,一直占据着各大舆论中心。前不久,一则“上海女孩因给外卖小哥200元被网暴坠楼自杀”的新闻,让本就压抑凝重的气氛更...

    联系我们

    邮件:少轩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