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杨园镇志》志余第二章
一、杨树园溯源
杨树园源于清代同治年末,距今一百三十余年。陆姓歧山从陆家小桥第一个迁至现在的前街老场处,后有陶、景、顾姓陆续搬来。他们在此繁衍生息,世代相传。这里原是荒滩水田,屋前宅后只能种些耐水性强的杨树。随着年代的延伸,人丁兴旺,居地扩展,杨树长高长多了,远远望去,整个村庄,绿色一片,杨树成园。后来成为集镇,人们就把它叫做“杨树园”。建国后,这里建置杨园乡,杨树园简称为“杨园”。
二、痴女婿傻事三则
一说
传说杨园境北有一家姓沈的人家,家境殷实。可主人为独子傻乎乎的样子食无味、觉不酣,十分烦恼。虽然儿媳妇对自己十分孝敬,对丈夫也百依百顺,但心里还是闷闷不乐。
有一年,痴儿子的岳父六十大寿,作为小辈理应备礼赴宴。为了让独生子在赴宴中不出洋相,他千叮万嘱,对儿子说:“你丈人做寿的日子马上到了,在寿宴上不要出洋相。现在,我给你3匹布,你好好向人家讨教讨教吉利话,凡人家教你说好话,你就送对方1匹布。”
儿子听了,乐呵呵地说:“爹,放心,我不是痴子。”
于是痴儿子去向人家讨教吉利话了。痴儿子经过大路边,见一农夫锯树,上前傻乎乎地问:“大爷,我明天去吃寿酒,你能教我几句好话吗?”
大爷不假思索地说;“斜滩头截树,蹲身无处。”听完后,痴儿子念了几遍,送给农夫1匹布走了。
走着走着,又见一个渔民两手空空在河边看水中一条尺把长的鱼。痴儿子上前又问:“大伯,你能教我几句好话吗?”大伯脱口而出说:“两眼乌滴滴,手中无叉朝它看。”痴儿子听后也送他1匹布。
痴儿子看看兜里还有1匹布,走到牛车棚旁,看到l头黄牛默默地正在拉水车,于是问农夫:“老伯能教我几句好话吗?”农夫看了水车说:“上车车得白沫涟涟,下车车得碧清碧清。”痴儿子就这样把父亲给他的3匹布全送完了。
寿宴马上开始了,大家一一入席,痴女婿傻乎乎地站着,他想到锯树的不是教自己说的好话吗?于是他提高嗓门道:“斜滩头截树,蹲身无处。”丈人听见后马上对女儿说:“痴女婿发憨劲了,你赶快搬凳子让坐。”痴女婿入席后,看看筷子也没有,于是又大声说:“两眼乌滴滴,手中无叉朝它看。”丈人又吩咐女儿拿筷给他。
痴女婿吃了一会儿,看看上桌吃的是白酒,自己吃的是黄酒,他又发憨地说:“上车车得白沫涟涟,下车车得碧清碧清。”丈人听后,对女儿说:“今天痴女婿一点也不傻,以后要好好待他。”
二说
一天,岳父家过节,痴女婿跟妻子去吃晚饭。妻子对他说:“今朝去吃晚饭,不要作出傻样,尤其是夹菜,应喝一口酒,夹一次菜。为控制你的夹菜次数,应听我指挥。我在桌下系一根绳子,绳子一动,你就夹一次菜,这样不会出洋相。”痴女婿听后,满口答应。
吃晚饭时,痴女婿坐在妻子上手,妻子把早已准备好的绳子系在自己男人裤脚管上。酒过三巡,菜过三道,痴女婿十分规矩地按照妻子的暗示而做。可不久,桌下来了两只黄狗,为争抢一根肉骨头,两只黄狗互不示弱,龙争虎斗。痴女婿裤管上的绳子被黄狗牵拉得十分频繁,只见痴女婿连续来回夹菜,嘴里填满,碗上堆满,狼狈不堪。出了这样的洋相,妻子只得暗暗流泪,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呀!
三说
一天,痴女婿的岳父在家养病,妻子对男人说:“你到街上去买2斤蟹,要活的,价钱贵一点就贵一点。”痴女婿听后,拿了钱,哼着小调上街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几个认识他的人又和他开玩笑了:“你买蟹干吗?”“岳父生病在家,给他补补身子,”痴女婿喜滋滋地说。路人又说:“不对呀,你看,蟹快不行了,干得嘴里吐白沫泡了?”痴女婿看了又看,对呀,人断气时,不也要吐白沫泡吗?死蟹怎么送人呢?想到这里,他连忙朝前走,见前面一个河滩,来到水滩边把一只又一只蟹放在水里。一会儿2斤蟹全部放掉,想要再去捉蟹,蟹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三、“狗屎香”的由来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诞辰。夜间,杨园境内家家户户、村村巷巷都在庭前院内,或在门口,燃烧“狗屎香”,又称“点地灯”。有的用棒香蘸油插入地砖缝隙,有的用色如琥珀、质似油渣的东西堆在墙脚,排列成行,一一点燃,院内和屋门口火光熊熊,如同白昼。孩子们串东家去西邻,喜乐之极。此习俗有个来历。据说,在元末群雄割据时代,张士诚,名九四,占领苏常一带,深得民心,后来被明太祖朱元璋击败,在那天殉难。民众不敢公开祭奠,利用地藏王的诞辰,焚香纪念。“九四”两字与“狗屎”谐音,因此有“狗屎香”的称谓。
四、《申报》上的杨园琐事
《申报》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上海,是中国近代办报最早、最长、最有影响的报纸。杨园距上海100千米许,境内重大事件在《申报》上也时有反映。常熟地方志办公室编辑出版了《(申报)上的常熟》,书中有关杨园地区的报道编录于下。
归政乡绑票备价赎回
归政乡杨树园左近庙庄泾地处有吴聘侯者,年近八旬,家颇殷实。本年四月内吴子祖恩,曾遭匪徒架去,结果吴费去三四千金,始获赎回,讵于本月四日夜,匪徒又将吴聘侯绑去,藏匿于附近吕舍地方,翌日匪徒致函吴之家属,限三日内取赎,吴之家属,偕李某前往,与匪接洽共费洋五千八百元,将吴赎回,闻吴于国庆日安然回里矣。(摘自《申报》1928年10月15日第10版)
杨树园劫案擒获两盗
本邑十四区属杨园镇,于今岁一月三十日下午,突来盗匪三十余人洗劫全镇。计被劫商户十一家,架去肉票陆莲生、杨少卿等九人,同时驻镇水巡船,因寡不敌众,亦被劫去步枪六枝,子弹二千发,队士李世华中弹受伤,伙夫李顺生伤重毙命。此案发生后,当局异常注意,而民厅亦曾一再令县协缉逸匪。.嗣经水警十三队等先后救出肉票沈叔周、翁赞扬等六人,迄今将及一载,仍无音信。讵料前日该镇有景如秋者(即被架肉票景鸿祥之子)见有不识姓名之客籍二名,在邵姓茶馆里,颇如当时持枪恐吓之盗匪,乃往报告伊叔景云祥。认视之下,即往该乡密报公安分驻所,派警至邵姓茶馆中搜查,果将该二人擒获。茶馆主邵义财,因容留匪类,大有可疑,亦一并拘获带局,于十八日解送城内公安总局,由司法课长预讯。据供名唐光彬,在吴县俞泾塘开设茶馆,昨因陆关云娶妻,到镇迎亲因不及回家,暂寓邵姓茶馆云云。一名陆关云,在俞泾塘种田为业,因与杨树园张姓订婚,偕唐同来暂寓邵姓茶馆内,至于今春劫案则完全不知云云。公安局据供以案情重大,即于十九日转解县府讯办。(摘自《申报》1932年12月20日第8版)
杨树园发生勒毙案
杨树园居妇朱周氏、朱晓文母子惨遭勒毙案,经当局侦查后,案情已告大白,纯系谋财害命。据悉:被劫金戒六十只,金饰一块,金镯一只及毛货衣服等件。(摘自《申报》1948年12月7日第5版)
常熟勒毙两命案嫌疑犯解地检处
杨树园新开河朱家溇潭居妇朱周氏及子晓文惨遭勒毙一案,嫌疑犯单根生等六名,业经警局侦查完竣,于8日解送地检处讯办。据悉:其侦查结果,据与朱周氏同寝之小竹匠称,在凶手越入时,其中单根生将电筒照射,显系单为正凶,惟单始终矢口否认。(摘自《申报》1948年12月11日第6版)
五、“四堂”由来
杨园北境沈浜村,旧时村中有四个堂,叫做和尚堂、尼姑堂、聚完堂、野猫堂。
和尚堂
和尚堂,堂主陆某,民国期间曾任苏州市社会科科长。他家境富裕,在南湖荡围圩80亩,办起了小农场,种田、养鸡、养鸭、养猪,因为需要许多劳动力,把四乡八邻的男性孤儿收留过来,帮助他饲养家禽家畜,翻地种植。因为都是男性,人们都称此为“和尚堂”。
尼姑堂
尼姑堂,堂主姚某,家有大小老婆,雇用女仆多人。只因他在华(湖)荡里专干抢劫过往船只,勒索农家钱财,结冤太多,被人密毙在南湖荡。从此进出他家的只有大小老婆和他母亲及女佣数人,因为都是女性,故称他家为“尼姑堂”。
聚完堂
聚完堂,堂主沈某,他是个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的人。由于他家三面环水,四周绿树成荫,比较隐蔽。因此,当地吃喝玩乐者常聚集在他家,搓麻将、玩纸牌、吃吃喝喝,打情骂俏,肆无忌惮,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时人称此为“聚完堂”。
野猫堂
野猫堂,堂主单某,他收罗一批好逸恶劳的地痞流氓,打家劫舍,肆虐施暴。白天在他家吃喝玩乐,一到天黑,组织他的徒子徒孙实施偷鸡摸狗的勾当,当地百姓对此切齿痛恨,就把他家称作“野猫堂”。
六、一根竹头跨三县
一个县至少有六七百平方公里,一根竹头怎么能跨三个县呢?真是无巧不成书,杨园境内就有这么一个地方。
杨园镇的西南,建国初是吴县、无锡县和常熟县三县交界处。吴县的谈埂村、无锡县的吊钩浜村和常熟县的湘庄村,三个村相依为邻。谈埂村的一块网船田、吊钩浜村的一块野猫田和湘庄村的一块棉花田恰又紧紧相连。所以,附近居民有了“一根竹头能跨三县、三村、三块田”的说法。真是绝无仅有,天下难得!
七、陆痴其人
杨园北境木排厍有个举人叫陆二和尚。他秉性耿直,做事光明磊落。光绪二十年间,地方官吏贪得无厌,陆二和尚见此愤恨有加,把地方官告到州府。由于官官相护,他的做法触怒了官吏,遭到通缉。一天,县捕捉拿陆二和尚时,他父亲一口咬定独生子有痴呆症,结果,他仍然被判有罪充军到黑龙江,还落了个雅名叫“陆痴”。刑满释放后,陆痴回家到张桥义庄探亲,客人对他说:“做人要见风使舵,龙门要跳,狗洞要钻。”陆痴听后,起身直离客人家。客人误为陆精神异常,从此“陆痴”的名字叫开了。
光绪三十年左右,陆痴曾在木排厍招竹匠多名,以毛竹为主要材料造飞船,轰动一时。后来因材料工具两缺,造成雏形,无法起飞,乡人都以为痴,于是“陆痴”的名声大著。此人修眉长髯,挽髻作道士装,持龙头拐,形貌诡异。
本文来自作者[山薇]投稿,不代表少轩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06lm.cn/wiki/202509-75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少轩号的签约作者“山薇”!
希望本篇文章《杨园的趣闻轶事: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传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少轩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